韓承敏
4月27日,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在京開幕,弘揚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需要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成為重要議題。在綜合國力競爭取決于人才競爭、勞動者素質競爭的新階段,大國重器和重大工程的創新建設,急需一大批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他們勤學苦練、深入鉆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敬業品格,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州盛產“工匠”,從春秋時期鑄劍高手干將、莫邪,“香山匠人一斧頭”的蒯祥,羅漢像雕塑家楊惠之,琢玉嵌寶大師陸子岡,到刺繡能手沈壽等。精致蘇州不倦怠、不敷衍,以對完美形態的孜孜以求,構成了蘇州工匠的百工圖,源遠流長、流芳百世,鑄就了蘇州工匠精神的靈魂和基因。在蘇繡、緙絲、蘇扇、玉雕、核雕等非遺傳承藝術精品中,在曲徑通幽的園林亭臺樓閣中,在乾生元、李良濟等蘇州老字號的特色產品中,形神兼備的“江南文化”得以綿延。究其背后內涵著的是能工巧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精雕細琢、永不滿足、追求完美的信仰,是一份從容的氣質。在蘇州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在“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園區經驗”的積淀中,有勇氣、肯鉆研、能創新的時代工匠輩出,蘇州名品蜚聲海內外,工匠精神得以代際傳承、創新發展。
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技術裹挾著轉型的能量為世界帶來顛覆性改變,智能長三角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風起云涌,正在進入以數字化生產力為主要標志的新階段。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正在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和新業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難發現,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技術的快速迭代和顛覆,創新、升級速度超乎想象。面向數字化轉型主戰場,如何將數字化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對“現代工匠”是一種新考量。有為才有位,“現代工匠”將成為贏得新一輪比較優勢的關鍵人才,成為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們理解的“現代工匠”依然需要對工匠意識有著信仰和對信仰的堅守和堅持。一個階段以來,在迅捷的節奏中,對技巧的提高、經驗的積累產生了質疑。尋求“短、平、快”的效益,心氣浮躁,放不下的功利思想,難以認同“十年磨一劍”的精耕思維,內心焦躁、惶恐、彷徨,不少人缺少了工作的淡定,丟棄了熱愛工作的職業精神。
擁有一顆赤誠執著的匠人之心,依然是致力于新技術、新工藝轉型升級的“現代工匠”的精神核心??萍几锩彤a業變革突飛猛進,更前沿的技術孕育萌芽、蓄勢待發,新興企業在新領域高速成長,產業競爭格局產生重構。由此帶來的是全球價值鏈數字化轉型給中國勞動力結構與產業結構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加速勞動力結構逐步向高精度、專業化方向發展。迫切需要一批應用型、實踐型和復合型“現代工匠”,他們對新事物滿懷激情,帶著敏感性和適應能力,善于改善、變革產品中內涵著的技術和工藝,對精品有著執著堅持和強烈追求,享受著技藝、產品在升級升華中的細節過程,通過各行各業“現代工匠”領軍一線數字技術轉型,實現數字技術賦能的完整研究、開發和實踐工作,引導團隊創造高效勞動價值。
今年1月5日,蘇州召開市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大會,全面布局以創新集群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蘇州路徑”。市委書記曹路寶提出要“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集群,推動產業經濟向創新經濟躍升、產業大市向創新強市邁進,全力打造全國‘創新集群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并要當好總體方案的“規劃師”,當好創新生態的“護林員”,當好主動服務的“店小二”,明確政府的擔當和責任。
人到蘇州才有為、人在蘇州必有為。智能長三角的蘇州舞臺為“現代工匠”發揮才干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支撐, 相信“現代工匠”們一定能發揚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精神,依靠精湛技能和創新成果,為蘇州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以辛勤勞動在蘇州實現人世間最美好的夢想。
(作者系蘇州市職業大學教授)